※ 平台簡介 ※
面對高樓結構、特殊造型、消能元件、隔震系統等新式建築技術的開創漸進,並因應階段性補強、危老屋重建等加強結構安全措施的未來精進,動力歷時分析的需求與日俱增。而如何適當地選擇輸入地震歷時,致使結構受震反應分析具可靠且穩定的分析結果,是為一重要課題。
對此,劉勛仁等[1、2]以我國現行耐震設計規範及其2019年版修訂條文草案為本,統計所有一般震區係數組合以及半對數函數經驗模式之工址放大係數[3],訂有7個轉角週期(G1至G7;0.4 至1.0 秒)分群之一般震區工址標的設計反應譜[4];並且,根據過去實測地震資料,對3個臺北盆地微分區的設計地震反應譜給定4秒TL (等譜速度段與等譜位移段之轉角週期)[5];據此10個標的反應譜,在特定工址條件下以及特定檢核週期範圍內,各挑選出與標的反應譜型符合度最佳之前30組實測地震紀錄,建成臺灣工址受震反應分析用實測地震資料庫,以有效作為選定輸入地震紀錄的基礎依據。
本「臺灣工址輸入地震查選平台」,簡稱INMOST,依據上述資料庫中的後設資料檔(metafile)進行建構,期協助解決實務上執行動力歷時分析遇到的輸入地震紀錄選定瓶頸,進而提升耐震設計與分析之水平。本平台的特色服務包含:(1)對應我國現行耐震設計規範要求;(2)適用全台一般工址(含臺北盆地工址);(3)視覺化互動查詢及多功性圖表展示功能;(4)提供優選地震紀錄與完整地震資訊。
註:中括號參考文獻編號請對應INMOST主頁之技術文件列表。
※ 免責聲明 ※
任何瀏覽INMOST的使用者(以下簡稱使用者),即代表已確認及接納須就本網頁的使用自行承擔一切風險,對於因使用、瀏覽或無法使用INMOST而產生的直接、間接、附帶、相應而生、特別、懲戒性或懲罰性的損害或有關損失利潤或損失收益的損害賠償,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研院國震中心)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INMOST所提供的資料僅作參考用途,對於INMOST所載任何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國研院國震中心一概拒絕承認任何隱含或明示的保證,並且不會就此作出任何陳述,亦不會承擔任何賠償責任,所有INMOST內容,將會隨時更改,而不另行通知。INMOST可隨時停止或變更網頁資料及有關條款而毋須事前通知用戶。
國研院國震中心不會對使用或連結INMOST而引致任何損害(包括但不限於電腦病毒、系統故障、資料損失)、誹謗、侵犯著作權或智慧財產權所造成的損失,包括但不限於利潤、商譽、使用、資料損失或其他無形損失,國研院國震中心不承擔任何直接、間接、附帶、特別、衍生性或懲罰性賠償。
INMOST可能會連接至其他單位所提供的網頁,國研院國震中心不會對這些網頁內容作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使用者如瀏覽這些網頁,將要自己承擔後果。是否使用INMOST之服務下載或取得任何資料應由用戶自行考慮且自負風險,因前開任何資料之下載而導致用戶電腦系統之任何損壞或資料流失,國研院國震中心不承擔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國研院國震中心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如有變更,將公佈於INMOST網頁,不另行通知。
※ 感謝使用 ※
感謝光臨「臺灣工址輸入地震查選平台」(INMOST)!如您按下開始使用鍵,表示您已同意上述的免責聲明。最後,我們需要您的兩個簡單資訊,幫助我們瞭解INMOST的服務對象,以助未來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